

全国两会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分别于3月4日、3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出席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列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校友李丹积极聚焦重大问题调研议政,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履职尽责,以实际行动诠释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今年全国两会,李丹委员向大会提交的个人及联名提案包括:提振港股A股资本市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全球化发展、推进中国医药企业高水平出海发展、构建透明和有弹性的数据跨境管理制度体系等多个议题。

李丹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首席合伙人
上海财经大学1993届国际会计专业校友

建议设立国家主权投资基金在港股购入中国核心资产股票 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

全国政协委员赵柏基、李丹联合提案建议提振港股A股资本市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提案认为,提振香港资本市场,最为有效的方式是国家动用一定规模的中央外汇储备,设立国家主权投资基金,在香港市场购入代表中国核心资产的股票,包括大型央企、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以及代表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特专科技公司。
在A股资本市场方面,提案认为应当从三个战略环节着手优化A股市场生态。第一是持续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第二是推动A股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并重发展。第三是吸引更多的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在国家层面推动“一带一路”国家通过 QFI、ROFII等方式投资A股,尤其是吸引中东国家的主权财富投资基金,对于国内的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公募基金、信托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可以拉长考核期限、设置A股投资权重要求等手段进行激励和约束;对于居民财富,可以考虑采用税收优惠手段吸引居民投资A股,例如,对于中国居民投资A股产生的亏损允许税前抵扣,对于个人养老金投资A股的,大幅提高个人养老金年度缴存上限。

加快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全球化发展

当前中国汽车出口产业仍面临一定挑战,在李丹看来,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于政策和法规壁垒限制的增加、本地化布局和品牌形象建设有待加强以及全球化运营架构和人才体系不足等三方面。建议政府依据“政策落地、互信共赢、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中国车企全球化提供支持。
2023年12月,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从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加强金融支持等六个方面提出 18 项总体政策措施,并明确了相关单位的具体分工。
李丹建议应以上述意见出台为契机,结合上述车企实操中面临的重点、难点和痛点问题,在物流运输、国际贸易、跨境结算、金融保险、税收等领域,加快研究细化相关配套举措,推动意见落实落地,以更好支持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走出去。
此外,可考虑成立“中国车企出海智库”,邀请具有丰富国际化经验的研究机构,对海外经营架构、合规、融资、税收等实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定期将细化的政策建议汇报给商务部和各相关部委,为政策落地和行业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同时,借鉴日韩车企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作用,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牵头,在政府专项委员会指导下,与欧洲、北美和日本等国家汽车协会建立长效化的沟通协作机制。实现行业信息共享与协作,助力中国车企更好地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
最后,建议考虑在主要区域(如东南亚、欧洲、非洲和拉美等)成立行业商会,为中国车企海外运营提供必要协助。此外,商会还可以在专业机构支持下,在符合我国及当地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海外市场大数据平台,实现全球信息及时共享,减少企业重复投入。

加快推进中国医药企业高水平出海发展

近年来,中国医药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迈向海外市场,呈现出全球化布局的趋势,跨境合作持续释放活力。针对加快推进中国医药企业高水平出海发展,李丹建议:
第一,建立合理创新药价格机制或支付体系,优化创新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创新药上市首发价格形成机制,鼓励高质量创新。
第二,强化我国监管体系向国际监管标准转化,尽早成为审批参考国家,打通国际贸易壁垒。加强与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继续深化全球合作形式与内容。
第三,通过政策支持、教育培训、联合开发,加快培养掌握国际前沿生物医药技术的科研人才、熟悉国外药品专利、国际注册监管规则、销售国际法和药物技术转移等相关政策法规的技术人才,以及外贸、专业英语人才等,为企业出海布局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加快构建透明、有弹性的数据跨境管理制度体系

李丹建议,在立法规则方面,需要一个整体框架的构思,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快构建透明、有弹性的数据跨境流动政策制度体系。建议进一步明确数据目录、出境活动的管理范围、要求和方式等,实现数据安全和有序流动的有效平衡。针对重点区域,支持探索建立安全便利的数据流动机制并推动落地。针对部分数据跨境流动相对集中的重点行业,立足行业实践,探索实施差异化的数据出境管理要求。同时,强化制度动态评估与优化机制,及时顺应企业发展和国际变化趋势,不断优化目前各数据出境监管机制的实施安排。
在治理体系方面,加快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治理模式,强化分行业监管和跨部门协同监管。建议增加高层级的跨行业、跨部门的协调机制,设立与企业的双向沟通机制,定期向企业交流收集反馈意见和要求。通过设立上述机制,强化监管协作和合力发挥,避免出现多头监管或监管空白,充分发挥政府有序引导和规范发展的作用,加强对数据安全治理规则和标准制定,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政府可以以办事指南、实践案例等方式,按照“成熟一批,公开一批”的原则,及时明确监管要求,有效回应市场关切。压实企业数据安全的主体责任,推动牢固树立数据安全保护意识。
在国际合作方面,积极开展数据安全治理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2020年9月,我国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呼吁各国加强全球数字治理、网络安全合作,共同促进数据安全。建议以此倡议为基础,进一步参与构建全球性、区域性的双多边数据互惠合作机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外资企业“引进来”提供便利。同时,充分发挥数据安全治理的专家、智库作用,协同参与数据跨境流动领域的国际合作和规则制定,为全球数据治理贡献中国经验和智慧,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财联社、中国经济网、央广网、证券日报网
编辑|彭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