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海玲
致力于会计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这条路,上海财经大学已经走了20年。
作为全国首批MPAcc教育试点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于2004年开始建设会计硕士学位点。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靳庆鲁表示,上海财经大学先试先行,按照“量出为入,分类培养”理念创新“会计+X”研究生人才招生培养改革,逐步探索出一条富含上财特色的“国际化、本土化、专业化、智能化”四化一体的MPAcc人才培养模式,为服务中国经济及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批卓越会计人才。
“设前置”“分类招”,重塑MPAcc招生培养方案
近年来,高水平、复合型会计人才成为市场所需。
他们是能够将业务知识和会计知识深度融合,能够针对特定的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运用大量财务与非财务数据、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以服务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的管理决策,助力社会资本有效配置的人才。
为此,上海财经大学MPAcc项目以市场为导向,探索形成了“会计+X”MPAcc分类人才培养方案。
一方面,迭代分类课程体系。以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会计+X”复合型MPAcc人才为目标,打造“会计与公司财务”“会计与资本市场”“会计与智能化”“会计与证券法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五大培养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将MPAcc的课程体系全新迭代重构,设计宽口径、差异化的课程体系,融入会计专业知识与实务工作紧密相关的课程,完成分类MPAcc课程体系,切实提升学生业财融合能力、数智战略分析能力和就业匹配层级。
另一方面,重塑分类招生方案。按照培养方向不同,实施分类招生,从源头上拓宽学生的知识背景和专业构成。变MPAcc大类招生为分组招生,围绕MPAcc“会计与资本市场”方向以培养具备扎实行业技术或数理背景、精通会计知识和资本市场技能的高质量交叉型人才为目标,为满足新发展阶段下企业经营和资本引导对“业(务)—财(务)—资(本)”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特色的需求,仅接受本科专业为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生。
同时,MPAcc“会计与智能化”方向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会计与财务的专业知识。“因此,该方向仅面向本科为会计、财务管理或审计专业的学生招生,从生源上奠定面向深度数字融合的扎实会计专业基础。”靳庆鲁表示。
“大手术”“小微创”,加快MPAcc教育智能化转型
作为我国MPAcc智能化人才培养改革的先行者,早在2011年,上海财经大学就以信息化教改成果为基础,着手开展智能化环境下会计人才培养创新的探索。
据了解,上海财经大学成立“智能化教改小组”,通过“大手术”“小微创”重组MPAcc课程体系,对MPAcc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方位智能化升级。其中,“大手术”指在会计硕士下新增“会计与智能化方向”,开启体系化的会计与智能化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小微创”则指通过进一步精简传统专业核心课程,发挥学校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学科群优势,逐步建设起一批包括慕课、实验、理论、实践、案例、场景等环节相互融合的新型专业核心课程。
同时,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智能化综合专业能力,上海财经大学积极构建智能化实验实习平台,推进示范性、共享性、开放性的“卓越会计人才实践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搭建智能化教学改革研究中心等高质量创新实践,实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专业课程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数智时代MPAcc学生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2018年,《智能化环境下战略型会计人才培养创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一新领变”——深度数字变革下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创新》获得第三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2022年,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这些成果明确了智能化环境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智能化环境对MPAcc教学模式的新要求等基本问题,初步形成以“国际化、本土化、专业化、智能化”为鲜明特色的上财MPAcc人才培养模式。十多年来,上海财经大学MPAcc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请进来”“走出去”,打造MPAcc多元实践品牌
上海财经大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与全球优质企业共享资源,全面升级“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不断提高MPAcc学生商业领袖精神和战略实践能力。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曾庆生表示,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依托MPAcc职业导师计划和校友计划将业界精英请进校园,与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世博集团共建《审计案例研究》《会计设计与会计监管》《管理与战略》等课程。同时,通过“MPAcc系列讲座”“最佳分析师”“走进会计与实务”“英财大视野”等品牌活动,拓宽学生实务视野。
走出校园将MPAcc课堂建在企业一线,通过“笃知课堂”“千企调研”“千村调查”“行业协会联合调研”等实践项目引企入教。师生组队“走百城、访千企、读中国”,深入众多知名企业,实地对话一线财务团队,联合发布《CFO在企业价值链重塑中的角色与影响》《数智环境下财会人才发展挑战与机遇》等报告5篇。
此外,上海财经大学积极构建和发展全国会计学专业建设共同体,形成辅助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享智慧”“发声音”,培育MPAcc国际组织人才
党的二十大强调,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上海财经大学积极响应服务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战略方针,做好国际组织人才的输送工作,多位会计学教授出任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IASB)、国际财务报告咨询委员会委员(IFRS)、国际财务总裁协会联合会委员会委员(IAFEI)、联合国审计中方专家等。在全球舞台上展示中国会计学者专业风貌,向世界表达中国声音,分享中国智慧,为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持续扩大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作出贡献。
与此同时,为更好地参与国际治理,还需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懂中国、又懂世界的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这是中国能在国际准则构建稳定地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保证。上海财经大学聚焦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需求,2018年起在国内率先开展MPAcc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探索,设立MPAcc(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招生方向。该方向采用国内学习、海外高校学习、涉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为MPAcc学生提供在国际组织的历练机会,成建制培养具有中国情怀、通晓国际规则、胜任国际组织工作的高端财经人才。目前,已有共8名MPAcc学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赴联合国、世界银行、热那亚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等国际组织实习,3人入选教育部国际组织职员后备人才库。
“走边疆”“赴基层”,到祖国最需要处建功立业
长期以来,上海财经大学培养MPAcc学生家国情怀,引导毕业生将个人职业发展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局中,建立具有财经特色的“到艰苦地区和基层就业”的MPAcc学生就业格局。
近五年,上财MPAcc项目共有100余位毕业生响应党中央和国家“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号召,奔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湘西自治州、贵州贵阳、河南郑州等地。通过“研究生支教团”项目,近五年,上海财经大学MPAcc项目共计10余位学生奔赴贵州、云南、甘肃等地支教,身体力行为边疆孩子们托起梦想,书写青春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