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首页  师生风采

会院学子·留学|李怡兰:科研道路上梦想之花绽放的声音

发布时间:2022-08-10 字号:

当你敢于探索新事物

敢于挑战自我时

你便离你的理想人生又进一步

图片


李怡兰丨2018级ACCA专业

毕业去向:埃塞克高等商学院(直博)

个人简介坚持探索自我,在认准的成长道路上勇往直前,曾任会计学院辩论队队员、教练,曾获得人民奖学金二等奖(2022),获得埃塞克高等商学院、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多所院校的offer。




ACCA专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图片






     之所以选择ACCA专业是因为比较想学习财经类专业,而自己的高考成绩又比较合适,同时了解到上财的ACCA可以免考九门,自己高中的时候也有拿到国外大学的offer,当时综合考虑还是决定在国内读大学,但一直也有出国留学的计划,因此最终选择了ACCA专业(中外合作)作为我的第一志愿。

     综合四年的ACCA学习体验,我觉得ACCA专业不仅能享受到会院雄厚的师资教导,更易获取的ACCA证书,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既会学习英国的国际会计准则,也会了解和学习中国和美国的国际会计准则。因此,我认为ACCA专业同学的出路是更加广泛的,不论是留学,还是本科毕业直接就业,都可以很好很快地适应融入。

     从我个人的未来发展来看,ACCA专业在我申请国外直博时也展现了很大的优势。得益于ACCA的全英教学模式,我能非常流利地在面试和日常的交流中跟国外的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通过和项目招生老师的交流,我发现他们认为通过ACCA可以表明你是一个受过良好会计教育的人。所以如果再来一次的话,我还是会觉得ACCA专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学科交叉学习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图片



     从我入学开始,就一直有一种认为人工智能会取代会计的声音。但在我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只是工具的更新。会计作为一门商业语言,在传统研究中我们只能研究财报的数据,但是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可以将年报文本信息等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可以研究的变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人工智能带来的只是工具的更新,但如果无法及时学会使用新工具,那么在新的时代潮流中会处于很不利的位置

     因此在本科期间我自主修读了“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文本挖掘技术”等许多信息管理学院的课程,并且取得了还算不错的成绩。印象最深的是大二上学期选修“数据挖掘”的经历,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并没有过任何编程经历,而且对于ACCA专业的学生来说,大二上本身就是非常繁忙的,基本上过了国庆节之后起码一周一门考试。那学期最极限操作的是做完“数据挖掘”的pre之后,终于在开考前一天开始复习“管理会计”。这应该是尝试信管学院专业课的同学都可能碰到的问题,信管学院的期末考核大多数都有project,这些project的最后期限往往和会院专业课的期末考试的时间是重合的。后来学院进行智能化改革,财务管理(智能化)专业的同学能科学系统地上大数据相关的课程,还是很令人羡慕的。

     双开确实很辛苦,足够兵荒马乱,也足够刻骨铭心,这一段非常挑战自我的学科交叉学习经历也成为了我申请直博期间最大的优势。

     在这段学科交叉学习的经历中,有三点学习心得可以跟大家共享一下:


最好的开始

就是现在就带着一个目标开始

     作为一个不是cs major的人,我更愿意把编程当成一种工具,一种让计算机执行自己希望它完成的操作的语言。

     起初受限于中学的时候总是老师把相关知识点全部讲过了才会做练习题训练的思维,认为在自己独立写代码之前要上课全部学一遍、参考书全部看一遍再把代码都照着敲一遍,但自学了一段时间就发现,昨天敲过的代码,今天就又不记得了。后来在不断实践中慢慢发现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现在就开始完成一个project,在一个个project中完善和提升。

     当然,如果你担心没有明确方向以及有外在的监督让自己不懈怠的话,那就选择一门课程,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次作业和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课堂是起点,但不是终点

     这句话对每个专业来说应该都适用。课堂上的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很有限的,有限的时间内老师能够教授给大家的东西也是有限的。就我自己研究比较深入的文本挖掘来说,在课程上我们只需要成功调用模型并且使用一些trick让自己的模型表现很好就可以了,但是在跟老师做科研的时候,要做的就是去读领域前沿的论文并且复现其结果。所以,我个人是很推荐大家在课程学习之余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来加深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拓展。


做好时间的平衡和管理

     对我自己而言,最需要平衡的就是期末季的信管学院课程project和本专业课考试。

     一般来说,信院课程project老师会提前一个月左右布置,尽管此时一般老师还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点讲完,我会选择先把后面的学了然后直接开始做一个baseline出来,后续可以每天都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自己专业课的复习中,在这个过程中,每天可以思考一下可以尝试哪些方法如何提升自己的模型表现,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些耗时较少、较易实现的idea去写写代码,然后利用跑模型的时间休息一下脑子或者继续复习专业课。在这种方式下,我不仅在期末拥有了很多可以用来复习专业课的时间,而且我的project也在每天的打磨中有了更好的表现。



勇攀科研高峰是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

图片




     对我而言,之所以选择走科研的道路,是因为在大一结束的暑假中选修了一门暑期课程“the art of research”。在这节课上我不仅和许多优秀的学长、学姐以及教授交流了研究的意义、如何做研究等问题,也有幸能够进入实验室中亲身体验做研究的历程,进一步坚定了我做科研的决心。能成功直博对我来说也是非常非常幸运的,即使说每个人能遇到的机会都是不同的,但应该也有一些普适的经验。如要不要读博相信是大家在选择之初都会面临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自我审视:


好奇心

     虽然做科研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即使再有趣的问题,打了一两年交道之后可能也就成了“黄脸婆”。但我始终认为好奇心是一颗种子,对于商科的学生来说,读博未必是收益最高的选择,但我认为支持很多人去继续读下去的动力是我们不想成为只关注how的打工人,而是愿意沉下心去探索背后的why。


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认为独立思考分为“思考”和“质疑”两部分。“质疑”并不是要做杠精,而是当想法和老师不一样时,要敢于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前提是你自己要能保证自己的想法是有道理的)。

     就我自己参与科研的经历来说,老师并不会对本科生有特别高的要求,但在碰到问题的时候,我不会一味等着老师的指导告诉我下一步如何去做,而是会给出几个我认为可行的方案跟老师讨论。这样不仅提高了整个项目的效率,也在沟通的过程中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完成一个项目,也了解了自己想法上的不足和可取之处。


选择读博其实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在我看来,跟就业相比,读博是给自己打工。读博并不是留在“象牙塔”的手段,尽管理论上读博可以拥有朝九晚五的幸福生活,但在读博期间你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是与自己的成就挂钩,躺平的恶果得自己一人承担。读博虽然可以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一篇成功发表的论文背后是繁多的工作,漫长的等待,甚至退稿的挫折,每一份努力的正反馈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及时,这是一条孤单而漫长的旅程,所以要有“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的心性,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态是很重要的。

科研能力厚积方能薄发

图片



     在校期间我会积极完整参加高质量的科研项目,有意识通过多种方式锻炼和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第一,会关注学校老师们做会计和机器学习结合的相关研究,并积极为自己争取参与的机会。如在大三上学期期末的时候,非常幸运进入了一个基于大数据视角的研究项目中,通过引入文本挖掘技术来衡量公司与其他公司的产品相似度,这是会计和机器学习相结合的一个目前比较新兴的领域,有效拓展了自己的研究视野。

     第二,会通过chasedream、学校官网等多个平台寻找做科研助理、科研志愿者的机会,积极主动推销自己

     第三,会通过多阅读一些顶级期刊,参加seminar来发掘自己的研究兴趣以及培养自己关于研究方向和学术写作的品味。

     第四,主动修读一些相关课程,如会院给会计与财务实验班开设计量经济学与软件应用等课程。此外,我也经常在b站看一些博主,如SeanCao、小志小视界等的相关课程视频,了解很多实证研究相关的理论和代码,更深入地解码相关的研究。



一切的拼搏都是值得的

图片



     回顾整个申请历程,我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在一路做了很多糟糕决定的情况下还能有一个相当不错的结果。当然,申请季最大的优势一方面是上财会院的出身,由于会院国际知名的学术水平,我的教育背景、推荐人和自己借助会院的平台找到的研究机会都广受认可;另一个就是自己大学期间学习到的机器学习的相关知识,自己能成功有书读是幸运地遇到了当前学术界结合机器学习技术来做研究的一股潮流。

     而踏上直博申请道路之前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因为这是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道路。可能有些人一次就非常幸运地成功了,但也可能有些人在失败了好几次之后直接进入了顶级商学院,所以要带着足够的决心、毅力以及信心走上这条道路。

     基于自己的直博申请之路,有一些留学申请的建议与大家分享:


多申请项目

     我认为这是申请季最重要的一件事,从理性的角度来看,不同商学院的倾向是不一样的。我很喜欢一位教授所说的“申请的时候,top10也来个两三所,谁还没个梦想了。top30-top50是真的要好好研究好好搏一搏的,十所不多。top50-top100也来个十所,人生不要留遗憾,不要懒。别跟我说什么你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和这些老师不合,好的项目做什么的都有,招老师的时候我们都会考虑在各个研究方向的平衡性的。而且你现在根本不知道你的研究兴趣,是你的导师和你一起找寻你的研究兴趣。”所以尽可能地多申请学校是申请季性价比最高的努力


套磁也很重要

     经过和一些上岸的朋友们的沟通,以及自己申请季的感受,我认为套磁是一件很重要

的事情。套磁的重点不是通过套磁让老师确定现在就要你,而是给自己更多推销自己的机

,很多学校只要求一份申请文书,即使进入候选人名单也只有三十分钟的面试机会,能

展示的比较有限。此外,也可以在和老师的沟通中不断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进一步明确自

己的方向。


不要仓促地做决定

     要主动跟校方沟通最大限度的降低信息不对称。不同学校发offer的时间不同,即使同

期也可能有一定的时间差,综合考虑自己的情况再慎重地做出决定,尽可能不与自己的心

仪高校失之交臂。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最后的最后,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要畏手畏脚,不要给自己设限,不要从众随大流,人山海海,愿你有帆有岸,认真过好这仅有一次的不可再来的人生!

图片


受访者、供图|李怡兰(学)

文字整理|安然、彭莎莎

编辑|彭莎莎


返回列表 首页  师生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