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师路·传承|治学报国,桃李芬芳——记会计学家娄尔行先生

发布时间:2024-09-11 字号: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传承师道,点燃智慧之光,照耀求知之路,让知识的火炬代代相传,共绘教育强国新篇章。为庆祝第40个教师节,会计学院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特别策划“师路”专题,希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通过“师路·传承”篇,走近上财会院娄尔行先生,共承师者之志,同沐师者之风。











娄尔行(1915-2000)






治学报国  桃李芬芳

——记会计学家娄尔行先生


娄尔行,浙江绍兴人。曾任国立上海商学院、上海财经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是全国首批会计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一生致力于会计教学和学术研究活动,倾其毕生心血培养了一批会计人才;他领导了多轮教学改革,形成了自己一整套颇有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教育方法体系;他致力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审计理论体系,向世界传播中国会计审计思想,被国内会计学界尊为新会计学科体系的主要创始人。他说,“二十一世纪世界会计的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将由我们中国来提出;怎样来解决这些会计学难题,也将由中国的会计学界来回答。从事会计工作的人要具有‘世纪意识’,有意识地报效祖国。





治学报国,建立中国会计体系




1937年,娄尔行毕业于国立上海商学院会计系,同年赴美留学,1939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获企业管理硕士学位(MBA)。学成回国后,他一边在母校任教,一边打理家族企业。1946年,年仅31岁的他被聘任为会计系教授,讲授会计学、高等会计、会计制度等课程。渐渐地,“两栖”工作不能兼顾,他选择继续会计教育事业。此后,他心无旁骛地致力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审计理论体系,研究我国会计准则,传播新会计思想。

“惊涛骇浪阅沧桑,老骥腾骧意气昂”。1980年,他率团与美国学者开展中美比较会计研究。1983年和1984年,他两次出席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会议。他在日记里写道“今天能堂堂正正地代表中国人民讲话,为祖国争光,争国际地位,也够扬眉吐气的了。

1987年,他率上海财经大学教师与美国学者合作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与审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系统阐述中国会计和审计历史、现状及制度的英文版学术著作,成为国际会计界了解中国会计的一个窗口,也结束了我国会计审计理论和学术思想只有输入没有输出的历史,走出了中国会计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后来该书在日本出了日文版。







求是创新,打响会计教改战役




20世纪80年代初,他敏锐地感受到会计学科体系改革迫在眉睫,并提出改革的全面设想。这一设想在财政部1983年1月召开的“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座谈会”上受到高度评价。随后,68岁的他抱着“自讨苦吃”的精神,在全国财经院校中率先开启了全面的教学改革。他“无间寒暑,营营终日,东奔西走,席不暇暖,几乎把一切可用的时间全部用于工作。

针对彼时会计专业设置过细的现状,他提出将工业会计专业和商业会计专业合并成会计学专业;针对学生知识面过窄的状况,他提出“扩大知识面,培养广博而专精的人才”,重新设置会计课程体系;针对专业教材薄弱的特点,他开始组织编写全新的教材。他主编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审计学概论》等教材。这些教材一经问世,就被众多高等院校采用。《基础会计》一书对受苏联影响的我国传统会计原理和教材体系作出了重大改革,指出应将会计看作是一项管理活动,这一突破受到学界一致好评,该书1988年获得国家教委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宝刀不老跨征鞍,阔论高谈震讲坛”。在他的领导下,上海财经大学的会计教学改革获得了巨大成功,为学校在1988年成为全国两个会计学重点学科点之一打下了基础。1989年,他主持的“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1992年,年近八十的娄尔行作为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系“名誉系主任”,再次勇担使命,带领大家打响了会计教学改革的第二场战役。到90年代中期,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科基本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学科体系,得到了财政部、教育部和会计学界的高度肯定,并在1997年再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主导创建的新会计学科体系在全国财经高等院校中得到广泛推行。

娄尔行一生笔耕不辍,其最主要的论文汇编成《会计审计理论探索》一书,于1993年出版,1998年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经济学一等奖(著作类)”。




乐教爱生,培养大批会计人才




1980年,娄尔行回到母校工作。他在1980年4月3日的家信中写道“从今以后,又恢复了我上海财经学院教授的身份,……我希望在五年里带出一批接班人来。”

他曾说,“会计要发展、会计教育也要发展,应以会计理论为方向招收比较会计和国际会计硕士生、博士生,对这些研究生的培养要从高从严,以无愧于博士这一崇高称号。1981年,他成为全国首批两个会计学博士生导师之一。从1982年起,他开始招收会计理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从1983年起,他陆续招收了13名会计理论、比较会计、国际会计等方向的博士生。

“满园桃李竞芬芳,后浪且喜胜前浪”。在他的内心深处,有一股将当年从国立上海商学院的导师安绍芸、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导师裴登那里继承的治学精神传给他的后学的强烈愿望,他在《我走过的道路》一文中透露心迹:“我在会计学的接力跑中,接过我老师传给我的棒,跑了一阵,不觉岁月易逝,已逾古稀。在我终止步伐之前,我当以授之于我的老师者,还之于我的学生,把接力棒传给我的后继者。





娄尔行教授(右)指导学生汤云为






据他的学生汤云为(娄尔行先生指导的第一位博士生,曾任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回忆,“先生治学极为严谨,对会计上的理论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娓娓道来,总能启发思想,使学生举一而反三;先生对门下的学生授道解惑,期许甚深,责之亦严,在他门下求学者都不敢稍有懈怠。先生的多位弟子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所成就,莫不得益于当年先生的督导。”

娄尔行先生曾说,“人生一世,顶天立地,总得为人世间留下一点什么,哪怕一只脚印也好,才不枉来此世界一行”。他的学生们一直记得,“任何头衔都是虚名,最主要的还是要耐得住寂寞做学问,并且把学问扎扎实实地传承下去。这是娄先生一直以来秉承的理念,我们希望能够将它继续传承下去”。






本文来源|上海财经大学报

编辑|王悦涵

返回列表 首页  学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