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7月12日,《会计学季刊》首届学术年会在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际会议中心顺利举行。本届学术年会共有7篇报告论文,来自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14位老师对报告论文进行了精彩点评,现场讨论充分,学术氛围浓厚。
01
第一位报告人是来自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饶灿,她分享的论文题目是《宗族文化能够抑制企业社会责任“表里不一”吗?——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文章以新颖的研究视角,独特的度量指标,从差序格局这一信任机制以及宗族网络这一声誉机制出发,研究了宗族文化对企业社会责任“表里不一”的抑制作用,在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宗族网络关系对企业行为的监督作用等方面具有学术与政策层面的启示。

《会计学季刊》主编、南京大学陈冬华教授与《会计学季刊》副主编、南京大学叶青副教授对文章进行了点评。陈冬华教授认为本文研究选题在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即从中华文化的角度切入中国问题的研究,找到个体经济行为的文化意义上的解释。叶青副教授从选题意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复杂动机、宗族文化的背后逻辑等方面对本文进行了精彩而详细的评论,提出了一系列该场景下可能的实证预测。



02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殷皓洲,他分享的论文题目是《审计委员会召集人内部兼任与内部控制质量:专业溢出抑或关系约束?》。文章发现审计委员会召集人内部兼任降低了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多元的股权结构与关联方关系强化了上述关系,而完善的正式机制与权威的召集人能够弱化上述关系,从中国关系型社会这一独特视角探究了该研究问题背后可能的机制。

《会计学季刊》主编、上海财经大学李增泉教授与《会计学季刊》副主编、西安交通大学齐堡垒教授对文章进行了点评。李增泉教授首先从研究意义上为文章提出了可能更具潜力的研究方向,其次从研究设计与发现、机制检验以及对立假说的检验等方面提出了深刻的见解。齐堡垒教授对文章各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从研究对象可拓展至审计委员会非召集人委员,变量之间的经济意义解读可能对文章研究贡献产生的潜在影响等方面提出建议。


03
第三位报告人是来自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的孙俊勤,他分享的论文题目是《企业研发对中小投资者信息需求的影响:基于交易所互动平台的证据》。文章从交易所互动平台的建立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中小投资者问询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企业研发对中小投资者信息需求具有正向影响,表现为企业研发投入越多,投资者越倾向于就研发方面提出问题,并分别检验了研发信息外部关注和内部披露两个机制。文章探究了资本市场中具有信息劣势的中小股东的行为,拓宽了企业与投资者互动的相关研究,有助于理解投资者问询与企业行为之间的交互作用。

《会计学季刊》主编、上海财经大学靳庆鲁教授和《会计学季刊》副主编、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黄俊教授对文章进行了点评。靳庆鲁教授从独特的研究场景和重要研究问题对文章给予了肯定,同时从研究问题、理论分析、研究设计、研究贡献等方面提出建议,并给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修改意见。黄俊教授肯定了本研究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度量方法,同时从研究内容、理论分析逻辑、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和论文写作方面给出了具体修改建议。


04
第四位报告人是来自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陈文强,他分享的论文题目是《业绩考核复杂度与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还是扭曲?》。文章从股权激励行权契约条款设置的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业绩考核复杂度是通过发挥赋能作用还是扭曲作用,继而影响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发现,业绩考核复杂度能有效赋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表现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并分别检验了治理赋能效应、资源赋能效应、信息赋能效应和人才赋能效应的影响机制。文章探究了股权激励在中国实践的经济后果,有助于企业及投资者深入理解该方法的实施,也有助于相关机构制定监管政策。

《会计学季刊》主编、香港中文大学杨勇教授与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马慧副教授对文章进行了点评。杨勇教授从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及实证工作方面对文章给予了肯定,同时对文章题目设定、文章贡献修改、机制分析的逻辑及实证方法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并给出了详细的修改意见。马慧副教授认为本文的研究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对行文规范性也给予了肯定,同时从影响机制的逻辑性、研究假说的提出、研究设计的准确性等方面给出了修改建议。


05
第五位报告人是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院的张天舒,她分享的论文题目是《资本市场开放与公司业绩预告-基于沪深港通的经验证据》。文章以“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开放为场景,检验其是否会对公司业绩预告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的实施会对公司管理层这一自愿性信息披露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显著提高了管理层业绩预告的频率和精准度。作用机制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通过引入更多境外资金而提升了业绩报告质量。文章为了解资本市场开放的经济后果以及影响管理层自愿披露的因素提供了经验证据。

《会计学季刊》执行主编、香港中文大学吴东辉教授与《会计学季刊》副主编、中央财经大学梁上坤教授对文章进行了点评。吴东辉教授首先从研究动机入手,探讨从资本市场开放的角度研究的必要性,紧接着从文章理论、实证分析样本方面进行较为细致的点评,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梁上坤教授从研究问题的重要性、管理层业绩预告强制、自愿披露的有效区分以及应考虑诉讼风险的必要性和海外投资者的预期等角度进行详细的讨论,并在作用机制和进一步检验的逻辑方面给出了建议。


06
第六位报告人是来自上海大学管理学院的吴澳成,他分享的论文题目是《企业区位竞争与审计师风险应对》。文章发现,企业区位竞争在审计风险传导路径中扮演了“邻近威胁”的角色。具体而言,审计师会对外部区位竞争更为激烈的公司增加审计投入,并收取更多的审计费用。机制分析发现,企业区位竞争加剧了客户企业的经营风险与信息风险,进而导致审计师的上述风险应对行为。文章丰富了企业区位竞争经济后果和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上市公司、审计师和政府部门具有重要的决策价值。

《会计学季刊》副主编、复旦大学原红旗教授与《会计学季刊》副主编、上海财经大学何贤杰教授对文章进行了点评。原红旗教授肯定了本研究的重要性,并从研究贡献、变量度量、控制变量、内生性处理等方面提出建议,给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修改意见。何贤杰教授肯定了本研究的学术价值,并就文章的核心论证逻辑、指标构建、实证结果等提出了优化方案,同时对下一步的拓展研究给出了意见。


07
第七位报告人是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的郭照蕊,他分享的论文题目是《客户之风,言辞之波:客户关系型交易与公司管理层语调》。文章根植于中国特色制度的客户关系型交易是否对公司的文本信息披露产生影响,是一个重要且有趣的问题。文章研究表明,客户关系型交易降低了公司年报文本中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语调,资产专用性和财务风险是影响上述关系的两条路径。文章将公司年报文本信息的管理层语调纳入客户关系型交易的研究范畴,丰富了客户关系型交易在中国特色情境下经济后果的研究。

《会计学季刊》主编、南京大学林树教授与《会计学季刊》副主编、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阴慧芳教授对文章进行了点评。林树教授从选题角度和研究方法两个角度肯定了本研究,同时从理论意义、研究价值、研究背景、理论推导、替代性解释、检验方法等方面与作者进行了讨论,并给出相应的修改意见。阴慧芳教授肯定了本研究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意义,并从研究问题、研究贡献、理论逻辑和实证检验等方面给出了具体修改建议。


供稿|张克雷(学)、冯婉昕(学)、李文文(学)、李洁柔(学)、李闯(学)
供图|林亚芬(外)
编辑|彭莎莎